刘强东:技术发展与就业不冲突,未来员工每周或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界面新闻 · 科技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3 #科技

界面新闻记者 | 宋佳楠

时隔八年后,刘强东再次现身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11月7日,在大会开幕式上,京东集团创始人、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作了主题演讲。他特别提及机器人对人类工作的影响,认为技术发展与就业并不冲突,机器人将把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催生出大量新需求、新服务、新岗位。“未来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刘强东笑称。

另据刘强东透露,明年4月份,京东物流将建成全球首个无人配送站。他称这是一个源头性的建设,“上面几辆无人机,下面全部是无人配送小车,里面是机械臂,对无人机、无人车的货物装载全都由机器人完成。”

他表示,京东物流的大量自动化设备已具备进行规模化部署、简易化操作的能力,等到高密度固态电池能够大规模生产,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将迎来新一波飞速增长浪潮。

不久前,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谈及无人机、无人车等设备的研发时,刘强东认为必须做模块化设计,确保快递员做简单培训之后,就能直接参加更轻松的运营监控、设备维修等工作。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7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10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其中,无人机、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将成为主要增长引擎,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0%、35%和46%。

而固态电池在机器人和无人机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能让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连续作业时间大幅增加,减少充电频次,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无人机而言,可使无人机在相同电量下,续航时间延长数倍,大幅增加搭载设备的重量,如物流配送无人机可装载更多货物,测绘、巡检无人机可携带更精密设备。

此外,固态电解质不易燃,减少了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再者,固态电池可设计性强,能根据机器人的形状和空间需求,定制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电池,使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灵活。

不过,由于固态电池良品率低、低温性能差以及产业链不成熟等因素影响,目前固态电池要实现大规模普及并不容易。

在演讲中,刘强东还谈到了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问题。“2006年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占整个国家GDP的比重超过18%,而在当时,欧美国家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占整个国家GDP的比值只有6%-8%,日本的这一比重甚至只有不到6%。这也导致国家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破坏,低效的物流也蚕食了大量的企业利润。”

在他看来,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之所以如此高企,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货物的无组织流动,“搬运次数太多了”。

据刘强东介绍,去年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是14.1%,假如能把这一比重进一步降低到只有6%,这意味着,一年之内将为企业节省出数万亿的净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加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育,也可以让员工得到更好的收入,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他判断未来5年之内,整个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能降到10%以内,“也就是未来5年的进度可能会超过过去10年,甚至15年的进度。”刘强东说。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