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风险谁来兜底?监管支持境内保险公司“侧挂车”|界面新闻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1 #热搜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为进一步丰富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箱,10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支持有意愿的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

所谓“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是由保险公司以比例再保险的方式将保险风险分给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保险公司(Special Purpose Insurer,SPI)。SPI通过发行股权或债权型证券的方式募集赔付资金,并将资金存入信托账户,投资于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以及时支付赔款。

监管层推动境内保险公司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核心原因在于保险机构在承保巨灾风险时同样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尤其我国巨灾风险具有复杂、多发、集中的特点,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地震、洪水、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数百亿级别的损失,冲击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本金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传统再保险市场对巨灾风险的保险保障有限,“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可以使保险公司从香港资本市场获取额外保障,是对传统再保险市场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渠道。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财务稳健性将提高。上述负责人表示,巨灾业务预期波动较大,通过“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保险公司与资本市场共同承担部分巨灾风险,有助于平滑保险公司经营波动,提升保险业应对巨灾风险的韧性。

“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也为香港市场提供了新型投资产品。“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与传统金融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其触发通常与自然灾害相关,不受经济周期等常规市场因素影响,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投资选择。

在市场上,更为普遍的巨灾风险转移工具为巨灾债券。巨灾债券允许保险公司将部分巨灾风险打包,通过资本市场转移给投资者,实现风险与资金的“双向流动”。一旦灾害未发生,投资者可获得较高收益;若触发赔付,部分或全部本金则用于弥补保险损失。对保险公司而言,这是一种补充资本、平滑风险波动的金融创新。

近期全球巨灾债券表现亮眼,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从收益角度看,2002年至今,巨灾债券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约为7.4%,2023年和2024年更是录得双位数增长,”香港市场债券交易员崔潇告诉界面新闻。崔潇认为,虽然2025年巨灾债券的收益率或较去年有所回落,但在利率高企与巨灾风险定价趋稳的背景下,其整体表现预计仍将高于2017年至2022年期间的平均水平,资产配置吸引力依旧突出。

与此同时,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逐步完善。自2015年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成立以来,政策性巨灾保险体系不断扩容。2024年,监管部门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险金额,鼓励商业巨灾保险发展。同时,各地也根据自身风险特征建立地方性巨灾保险机制,从广东、广西到宁波、深圳,探索出不同的承保模式:有的以居民住房和室内财产为保障对象,有的则以降雨量、风速等指数触发理赔。

据悉,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跟踪《通知》执行情况,支持有意愿的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巨灾风险管理水平。

热门
标签列表